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读物

以前读书,总是喜欢参照别人给出的书单。之后,慢慢的变成看自己喜欢的书,突然有次在网上看到了这样标题的书单,不管它正确与否,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分享一下。

1. 余英时《人文·民主·思想》
内容简介 · · · · · ·
《人文·民主·思想》代序为余英时先生获克鲁格奖时所做演说的中文译稿,正文选了三篇文章:《“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人文与民主-在“余纪忠讲座”上的演讲》、《中国思想史研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四次突破》,比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余英时先生对于人文、民主和思想方面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 · · · ·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潜山,曾师从钱穆、杨联升,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余英时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其对儒家思想及中国道统文化的现代诠释自成一体。他的中、英文著述多达数十种。《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传承中有创新,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系。

 

2. 李泽厚《美的历程》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影响极大,从者甚众,人称“青年导师”。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己卯五说》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泽厚继1988年当选巴黎哲学院院士之后,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第二版),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书评 · · · · · ·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3. 约翰·密尔《论自由》

内容简介 · · · · · ·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自幼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受教于英国和法国,为《旅行者》、《编年史早报》、《威斯敏斯特评论》、《法学家》等刊物撰稿多年后,应聘主编《伦敦评论》。在此期间的著述后被收入《论文集》中(1859)。密尔主要著作有《逻辑方法》(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妇女屈从》(1869)、《论自由》(1859)、《代议制政府》(1861)等。其中《代议制政府》是西方第一部论述代议制的专著,是密尔政治思想特别是国家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约翰.密尔的代议制理论主要包括代议制政府的形式、职能、民主制、选举权、议会以及地方代表机关和民族等问题。

4.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5. 钱穆《国史大纲》

内容简介 · · · · · ·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作者简介 · · · · · ·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家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6.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7. 秦晖《传统十论》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作者简介 · · · · · ·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改革与现代化问题研究,主编《农民学》丛书,出版专业著述《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陕西通志》魏晋卷(合著)、宋元、明清卷(合著)、《经济转规与社会公正》(合著)等,随笔集《问题与主义》、《天平集》、《思无涯,行有利》等。

8. 张荫麟《中国史纲》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张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华和思想的学者,曾受到其师辈们如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重和期许,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

本书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通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饱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有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9.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冯友兰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首选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多年来,这部专著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作者简介 · · · · · ·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译者赵复三,祖籍江苏宝山,1926年生。少从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读中国古典文学。1943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6年大学毕业。196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聘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长。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主张以蔡元培思想,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办院方针。1989年退职移居国外,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执教,曾获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997年退休,从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10.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蒋廷黻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从19世纪起,西方现代化的脚步逐渐迈近中国,面对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装备起来的西方世界,庞大的中华帝国明显地落伍了。中国近代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历史,令无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本书对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审视和省思,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作一梳理,探究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愿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也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 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东方出版社有鉴于此,计划编印一套能反映民国时代学术成果的系列文丛,搜集这段时期文史哲名著,汇为“典籍文库”,以简体字排印。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东方出版社的编辑部同志征求我的意见,并邀序于予,于是略述民国时期学术的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蒋廷黻(1896—1965),字清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知名专家。湖南邵东人,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1912年赴美,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1935年后,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大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等职。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退休,病逝于纽约。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大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

11. 鲁迅《伪自由书》

内容简介 · · · · · ·
鲁迅经典杂文集,收录鲁迅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及一些笔战文章。冷嘲热讽讥评时政,文字曲折而犀利,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观斗》

“聪明人不吃眼前亏”,亦古贤之遗教也,然而这时也就“幽默”归天,“正经”统一了剩下的全中国。

——《从幽默到正经》

作者简介 · · · · ·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12. 约翰·穆勒《论自由》

内容简介 · · · · · ·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以赛亚•伯林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萨拜因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哈罗德•拉斯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李强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对个人自由的热情辩护并以清晰的逻辑对自由主义原理作出了杰出阐释,而被尊称为“自由主义之圣”。

13. 科恩《论民主》

内容简介 · · · · · ·
《论民主》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是从理论上系统阐明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民主。全书包括民主的目的、民主的前提、民主的手段、民主的条件、为民主辩护和民主的前景等内容。本书作者卡尔•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和《民族》周刊、《耶鲁评论》的定期撰稿人。

14. 罗素《西方哲学史》

内容简介 · · · · · ·
《经典通读》是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经典通读:西方哲学史》该丛书之一,是畅销世界的西方哲学教科书。

作者简介 · · · · · ·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也是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曾访问苏联,会见列宁;受梁启超邀请,他于1920-1921年间到中国讲学9个月,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推进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罗素热”风靡全国。他一生著述七八十种,其大部分作品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其流畅清新的散文享誉甚高,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在《幸福之路》中,罗索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娓娓地归纳出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Pandas,2018.07.27于莫斯科

注: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速告知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网站通过 WordPress.com 打造.

向上 ↑